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相关论文
《农民》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专门为农民刊行的报纸,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的1925年3月1日创办,初期为旬刊,第7卷起改为周刊,1932年7......
本文通过考察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三次乡村改造实验,发现其历经平民教育、县政实验、土地改革等三次工作重心转向,多受制于土地问......
以“除文育,作新民”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救国”思潮的实践形式。各类平民教材则是“新民”想象的主......
抗战胜利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1950年结束。在“平教会”的主导下,华西实验区在战后农村......
清末民初,直隶省定县翟城村曾在全国率先实行村级自治,开创了民国乡村自治的先河;1926—1929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又选择翟城村为......
20世纪30年代,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省定县开创了农村公共卫生实验区,自下而上开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创造了由村到区到县的三级卫......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先生带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农村教育的实验,对我国当前农村的教育改......
晏阳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人,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倡“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以治旧中国的“贫、愚、弱、私”四大痼疾......
早在1923年,晏阳初在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简称平教会)时就将“除文盲、做新民”作为其平民教育思想的宗旨。晏阳初认为农......
抗战胜利后成立的华西实验区是平教会历史上最后的和最大的乡村建设实验区,通过对该实验区平民教育的考察,可以发现虽然一定程度上......
1927-1937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一时期全国政局相对稳定,各种建设事业相继展开。同期也是河北省振兴农村经济,加强农业建设......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多的乡村建设团体中,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可谓那一时期的佼佼者。平教会......
在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上,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是一个典范。20世纪30年代它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县政改革运动。从形......
本文主要从“系统的社会观”、“辩证的教育功能观”、“以乡村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实践观”三方面评述了晏阳初的乡村系统教育思想,......
<正> 三十年代在国民党统治区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一幕。这个运动曾发展到很大的规模,在河北、山东、江苏、......
<正>温铁军在《读书》二○○一年第三期的《百年中国一波四折》这一研究提纲中,通过以百年中国历史上四次工业化的内在动力与联系......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盛极一时,抗战胜利后,作为乡村建设三大主力之一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
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肇兴于20世纪以来对立国之争中的“以农立国”思想的实践。这一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到达顶峰,并贯穿于整个......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南京金陵大学、山......
<正>已经许久没有阅读一本好书时心灵深受冲击的那种感觉,没有边读边被泪水润湿眼眶的那份感动了。最近读到了新出版的长篇传记文......